
所有身心障礙者享有獨立生活和融入社區的平等權利,可自由選擇和掌握自己的生活-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9條
建立友善的社區居住環境
精神康復者想要回歸正常的生活,除了缺乏人際和社交外,在回到社區居住生活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層層的挑戰。不管是社區鄰里的不理解或反對聲浪,或是對於社區生活經驗的缺乏,導致其回歸社區生活比率很低。
心康復希望透過在一般社區環境中設立社區家園,希望打破康復者內在與外在社區鄰里的籓籬,營造友善的社區居住環境。
目前心康復共成立了4處社區家園:
- 心晴家園-7位(男,位於嘉義市西區)
- 心圓家園-5位(女,位於嘉義市西區)
- 心樂家園-6位(男,位於嘉義縣民雄鄉)
- 心恬家園-6位(女,位於嘉義縣中埔鄉)
我們期待康復者在回歸社區時,有一個可以支持他們的力量,我們深信每一位康復者都可以像一般人一樣在社區中享有自己想望的生活,掌握自我,活出屬於自己精彩的人生。

家園-連繫與支持彼此的生命歷程
社區家園透過生活的點滴,連繫與支持彼此,如每月的家庭會議,會議中大家會分享著近日的生活點滴,舉凡工作、休閒安排與室友的發生趣事等。
「很擔心老闆因為我是精神疾病而開除我,同事都說我動作慢」、「沒關係,當初我也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走過來了,要相信自己可以的」、「我的室友去急性病房住院了,最近終於要回來了,我很想他」、「最近疫情比較嚴重,大家出門記得戴口罩,勤洗手」、「這個月我們有三個都是1到2月生日,我們一起到錢櫃慶生吧」。
在家庭會議中有一段小插曲,我們的主廚於煮飯菜時不小心燙到,歌神夥伴立馬說我載你去看醫師,讓人感到滿滿的窩心!
其實康復者在社區的生活很簡單,卻也很不容易,必須面對的社會的污名,如工作上老闆同事的歧視,鄰居的異樣眼光,也必須努力讓自己能夠與疾病共處,努力邁向自己想望的生活。
然而看著家園的夥伴於社區居住中,在這一年半載中展現自己的復元力,在社區生活的點滴中支持彼此,自立生活,在起伏中成長中寫下自己的生命歷程,他們生命的韌性著實也讓人敬佩!
其實,康復者要回歸社區居住不難,難得是我們在社區中有沒有提供穩定的關係,持續的支持,最重要的是社會能否平等看待康復者被標定的「異常」,看見康復者努力活出的「日常」。
社團法人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捐款支持方式-郵政劃撥:31644721 銀行:凱基銀行 6052-01-0000067-9 愛心碼:0615